设置

关灯


    杨柳岸并非种着杨柳的河岸,而是一家三年前开业的娱乐会所。

    因为老板就是官宦子弟,因此这会所从开业起,便是官二三代们聚会的首选之地。他们将三楼最大的包房包了下来,平时在这里社交娱乐、分享情报、聊些有的没的……

    今天是休息日,楚若云步入杨柳岸三楼的包房时,里面已经坐了六个人。

    “哎哟,楚哥!贵客啊!”见楚若云进门,一个男人立刻笑容满面地起身,迎至门口道,“好久不见了,听说您最近在千江大展拳脚?”

    楚若云笑着回应道:“嗯,去混混日子。比不上你李大专家,一毕业就卖古董,天天都能在报纸上看见你的广告。”

    “呃……”男人哑然。

    这‘李大专家’名叫李方寸,是文化厅厅长的儿子。俗话说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靠文化厅吃文化厅。

    他大学一毕业就注册了个‘方寸文化艺术公司’,直接开在他爹管辖的博物馆旁边。里面售卖的,全是照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仿制的艺术纪念品,主要卖给外国人和土老板。

    后来,因为有门外汉被人用他们公司的纪念品给骗了十几万,怒而举报说他们这算卖假货。李方寸脑筋一转,干脆直接给公司名改成了‘首都文化艺术公司’。从此,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这是个官方机构,纪念品的销量蹭蹭上涨。

    但李方寸没有就此满足,门外汉被人骗十几万的事一直萦绕在他心头。他意识到想在这行里赚大钱,还得卖真货。

    当然了,他肯定不敢偷博物馆里的卖。

    李方寸花钱雇了他爹博物馆里的文物专家,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购文物字画。为了抬高这些文物的价格,他还请大学里艺术和历史方面的教授进行考据和包装,给每个老物件都量身定做了‘历史底蕴’和‘传奇故事’。然后再在报纸上,巧妙地将这件东西的背景植入到人们脑中。主打一个润物无声,潜移默化。

    比如一幅民国时期的画作。就提前在报纸上发一篇当时的历史事件,通篇都以画作作者的视角记叙,然后在文章的某一段里偷偷加上一句:某某还因此事件有感,留下了著名画作《叉叉叉叉图》——旁边再贴上一张画作的小照。等这篇文章流传得越来越广时,这画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李方寸收来的东西,到现在为止还没出手一件。但他的资产,已经随着这些老物件价值的翻倍而翻了近百倍。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文化公司老板,成为了知名的收藏家。

    楚若云说的广告,正是李方寸悄悄塞进报纸历史专栏里的精巧文章。

    李方寸闻言尴尬一笑,低声说:“没想到这都被您看穿了。我还以为除了我们内部人员,没人知道那是广告咧!”

    楚若云笑盈盈道:“我也不想看出来,只是那报纸版面被你们利用得太充分了。历史专栏卖你的古董,养生专栏卖马宁的骆驼健骨丸,饮食专栏卖汪小苏的古蜀精酿。每天打开报纸,每一页都是你们的音容笑貌。”

    “咳咳。”李方寸擦擦额头上的汗,连忙转移话题请楚若云入座。

    房间里剩下的五个人立刻起身,他们重新排布了一遍座位,将楚若云簇拥在中间。楚若云将他们的举动看在眼里,嘴角翘起个嘲讽的弧度。

    待众人重新落座后,楚若云注意到包房内有一个陌生面孔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年轻男子,五官清秀,穿着朴素。看向楚若云时,眼中既有好奇也有畏惧。

    李方寸察觉到楚若云对赵玉峰的注视,便主动介绍道:“楚哥,这位是您母校赵副书记家的公子,赵玉峰,还在上大学呢。”

    楚若云微微点头,对赵玉峰温和道:“幸会,幸会。”

    赵玉峰有些紧张地回应:“楚、楚少好。”

    楚若云笑着安慰道:“你叫我的名字或者叫楚哥就好了,别那么拘谨。进了这屋,咱们都是朋友,没有那么多规矩。”

    李方寸见楚若云对赵玉峰颇为关注,便顺水推舟地将赵玉峰推到楚若云身边坐下。